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老同志之友》 > 2011年第21期
编号:12127979
我国姓氏文化漫谈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1年11月1日 《老同志之友》 2011年第21期
     日常用语中,我们往往姓、氏并称,姓氏就是姓。如一个人姓王,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王氏。但就姓与氏的本义而言,两者的意义与作用有着严格的区别。

    姓是天生的,母系的,有血缘关系的。

    姓的产生基于母系血统,是人生来就有的。在母系氏族时期,夫妻关系不是一对一的专偶婚制,因此一个人生下来之后就只知其母不知其父,这就决定了只有母亲一系的世系是可以确定的。而姓作为氏族的标志,也就等于是母系或女性血缘关系的象征,从而成为血缘群体的标志。同一血缘氏族的成员不论高低贵贱嫡庶都有相同的姓,因此姓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区分血缘,避免血亲婚配。

    氏是后天的,男性的,有政治性质的。

    氏的产生基于权力。随着氏族人口的自然繁衍,其原有领地的资源已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生存需要,因此就有将氏族“分家”的需要。一个领导者率领一部分氏族到一个新的地方安营扎寨,这个领导者就成了新氏族的酋长,他保留着其原来氏族的姓,但为了将这个新氏族与原来的其他同姓氏族区分开来,并确认新酋长的权力,就需为这一氏族重新命名。这一象征对领地与族众的经济和政治权力的名号就是氏。同一氏族内的不同支系,由于其与大宗的亲疏不同,地位也就不同。因此,氏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区分嫡庶,确定地位贵贱。

    我国夏、商、周三代的宗法制度是直接由原始氏族制度蜕变而来的,因此,姓、氏的区别在其中被清晰地保存了下来。到了战国时代,由于生产力的发展,氏逐渐丧失了作为地位和权力象征的作用,而成为单纯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,即氏演变成了姓,出现了以氏为姓、姓氏合一的现象。从秦汉起,姓、氏混用,直至今日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(冯新)